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
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
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
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
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
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km/h);
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
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