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遇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荒”
自考,为了圆梦
“我去年的高考分数是400多分,原本可以上一个三本的学校,但还是放弃了,如果回去复读的话,压力太大,所以最终选择了自考。”小陈今年刚刚21岁,但是已经考过了5门功课,“学校里总共要开14门课,其中9门是‘国考’。其中会计、审计以及高级财务等专业课,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
尽管选择自考,但是在今年看到许多当初选择复读的同学考上比较理想的大学时,小陈有时也感觉到后悔和羡慕。对于自己来说,参加自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圆自己心中久违的大学梦。高中时的学习状态依然在小陈身上延续,虽然他觉得只需要拿出相当于准备高考时50%—70%的努力就差不多能够考过,但是战线却非常漫长。
小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打算三年就考完所有的科目,毕竟学校的自考是5年,那样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为将来准备,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就业。我关心的是在学校里能不能学到真东西。”
如何衡量自考“含金量”
在记者与小陈攀谈的过程中,一家培训机构的宣传人员来到小陈面前,对方需要做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中的一个问题吸引了他的注意。
“你觉得自学考试的含金量如何?”“‘含金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未来的工作前景?还是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程度?抑或是考试的难易程度?”刚刚学习一年的小陈对此还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从来没有考虑过该话题的他显然十分关心这个问题,但一时却得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