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南京市人民中学高三(1)班的教室里,高考倒计时牌翻到了倒计时62天。裴维阳和往常一样,7点就早早来到学校,开始自习。他是高三年级的年级长,高考选科是物理、生物,这和他“环保达人”的身份不谋而合。但也只有身边很少的老师和同学知道,裴维阳应该是没有可能参加今年的江苏高考了,因为他的户口在安徽巢湖,去年11月初江苏高考报名时就没报上。(4月7日《现代快报》)
悉知不能在南京参加高考后,裴维阳也想过回老家去高考,但一是没学籍,二是学的内容不一样,高考模式也不一样,所以他决定和同学们一起迎接高考,只不过到了高考那一天,他将在考场外为他们加油。“我想实在不行就去考成人高考吧。不上大学也未必没出路。” 裴维阳说,现实无法改变,只有改变自己。
裴维阳说得很对,不上大学也未必没出路。他的爸爸也有了思想准备,希望儿子能学门技术。但是,上大学是每个人的梦想及人生转折点,又不是考不上,现在却连高考的机会都没有,岂不太可惜?据悉,19岁的裴维阳是个明星学生,他成绩不错,更出色的是社会责任感。同时,他是年级长,为全年级的学生服务,还连续五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如此优秀的一个学生,结果因户籍问题而与高考擦肩耐过,实在令人遗憾。
关于异地高考的讨论,已有些时日了。据悉教育部正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但究竟何时才能实现并全面实现异地高考,还是没有准确答案。
由此想到,如果一时半会儿依然难以实现异地高考,那么,能否尝试异地托管高考呢?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异地参加考试,然后回户籍地应招。具体地说,则有三种办法可以尝试。
一种办法是,直接凭借在异地的高考成绩,回户籍地应招。这也许会涉及各地教育不均衡的问题,给相关考生造成不平等,但总的来说差异未必有多大。比如裴维阳的就读地江苏,和其户籍地安徽,属邻近省份,教育水平肯定相似。
第二种办法是,设计出一种方案,对本地户籍学生在异地的高考成绩进行“打折”或“加分”,测算出可以与本地其它考生一同对待的“高考成绩”,然后统一招生。
第三种办法是,为在外地就读并参加高考的本地户籍学生留出一定招生名额,让在外就读的学生共同去竞争。最好按每个省多少名额的办法分配,然后由各省根据异地考生的成绩进行招生。
上述诸办法,操作起来也许复杂些,但并非不能实现。为了照顾在异地就读的学生,更为了体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各地围绕这些办法动动脑筋,尝试尝试,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