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
古字通假现象是指文言中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解读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通假字的两个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说写的音同音近字.例如:
"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 (《鸿门宴》)
"而陛下说之" "说"同"悦"(《谏逐客书》)
"才直其杖而芸" "芸"同"耘"(《论语》)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女"同"汝"(《诗经・ 硕鼠》)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劝学》)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 (《鱼我所欲也》)
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闲情记趣》
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诲女知之乎 “女”(rǔ) 通“汝” 《〈论语〉十则》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公输般诎。 “诎”,通“屈”,理屈。《公输》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断,隔绝。即垄断,山冈高地。《愚公移山》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挡。《公输》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公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