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
艾青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早年曾留学法国,专攻绘画艺术。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返回国内,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作为笔名。
2.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人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
3.主题思想
诗歌以象征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日寇占领下的灾难深重的中国,抒发了诗人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4.象征手法
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鸟儿的歌唱对象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