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我
发消息
服务热线:4008-513-211
当前位置:广东成人高考网 >> 大学语文 >> 浏览信息
2014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张中丞传后叙》考点要点精讲
时间: 2014年07月10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 佚名 浏览: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韩愈为李翰《张巡传》写的一篇后记。《张中丞传》即《张巡传》。安史乱起,任真源县令的张巡,起兵抗击,常以千余人与敌数万相周旋,以少胜多,以弱制强,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诏拜御史中丞。睢阳被围超过一年,在百姓和士卒的支持下,张、许坚守不降,牵制了安史大军南下,后因粮尽援绝而陷落,张巡等三十六人从容就义。李翰曾目睹张巡的战守事迹。张巡死后,有人诬其降贼,甚至责备他们不应死守睢阳,李翰便写了《张中丞传》(今已不传),进献给肃宗,以澄清事实,但诽谤之词并未终止。五十年后,韩愈读了《张中丞传》,觉得其中有些不足,特别是当时人们对张、许坚守睢阳有些不准确的认识,甚至存有非议,韩愈认为应该明辨是非,伸张正义,为英雄正名,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便写了这篇文章。 
3.为许远辩诬 
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为许远辩诬。在这里辩明了三件事,首先是对许远后于张巡而死做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回击了小人对许远怕死的攻击。这种解释是回到了许远坚守睢阳的具体处境:消息不通,唐朝存亡不知,外无救兵,内无粮草,为了使他人活命,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爱妾,许远肯定是怀着必死的信念。这是以摆事实的方法来论证。其次有人又指责城池是从许远把守的地方先被攻破的,言外之意是许远没有尽到责任,甚至有投敌的嫌疑。韩愈批驳说,这简直就是小孩之见,绳子被拉断,总有一个地方先坏,人死总有一个地方先死,睢阳城被攻陷,总得有一个最先被攻陷的地方,所以城池先从哪里被攻破的,都不能说明谁没有尽到责任。这是采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最后是回敬“说者”对张许二人死守睢阳的攻击。指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弃城逃跑只有死路一条。而坚守睢阳则起到了“守一城,捍天下”的伟大作用,这是从实际效果上来肯定二人坚守的决策。在三件事的末尾,作者都紧扣论题,反守为攻,将“说者”的险恶用心暴露出来,不仅澄清了人们对英雄的谬见,而且使“说者”的险恶用心昭然于天下。 
4.刻画南霁云 
本文补叙南霁云的事迹也写得极其精彩。虽然是意在补叙“雷万春(应为南霁云)事首尾”,但文章并没有全面叙述南霁云的一生,而是抽刀断指,慷慨陈词,以箭射佛寺浮图以为记,以及英勇就义三个具体的场景,把南霁云威武雄壮,疾恶如仇,忠肝义胆的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场景中,他人的表现或反面,或正面,都对南霁云的形象构成了烘托和渲染。如贺兰进明就是反面烘托,而“皆感激为云泣下”的客人和刑场上的张巡,都构成了正面的渲染。 
5.夹叙夹议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叙有议,叙议结合。这篇文章虽然是纪实之作,但又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记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事迹的同时,又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并回击当时社会上种种对张、许的诬蔑之词。所以文章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前半部分,有针对性地回击小人对许远、张巡的诬蔑,以议论带动对史实的回顾,对史实作出评价。文章的后半部分,补记南霁云和张巡的事迹,则基本上是记叙。 
6.感情色彩 
气势雄壮,充满激情。本篇虽然是记叙文,但由于作者对社会上是非不清的局面怀着极端的愤慨,所以在叙述中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感情,对忠心报国的英雄给予热情的礼赞,对小人的诬蔑给予有力的驳斥,对那些在国难当头之际,拥兵自重的人给予无情的鞭挞。笔法上学《史记》,语言简洁,却极抑扬顿挫之致;反驳诽谤之词的时候,则运用类似《孟子》论辩时凌厉威严的语调和词锋,例如:“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使文章充溢着一股凛然正气。

 

 
【上一篇文章】:2014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种树郭橐驼传》考点要点精讲
【下一篇文章】:2014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李将军列传》考点要点精讲
看了本文还会喜欢:(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工具栏
广东省成人高考在线网络课堂
广东省成人高考考试专用教材
快速导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诚邀加盟 | 关于我们 | 购物流程 | 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