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重点文章)
《作家作品》
孟子:(1)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所编。
《主旨》
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疑难辞句》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跑)
直不百步耳。(直:只)
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动词,王天下,即以仁政统治天下)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岁:一年的收成斯:这样)
7,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约束,制止;发:发放。
《全文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我的国家,(可以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它上面了。河内地区年成无收,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地区去,把粮食输送到河内地区去;河东发生了饥荒,我也是这样做的。我观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不更减少,我的百姓不更增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战争,请允许我以打仗来说明。战鼓咚咚响起,双方兵器交接,(一方)扔掉铠甲武器而逃。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止。以(自己)只跑了五十步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会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逃五十步)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违背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可以吃不完;密网不撒向池塘,鱼鳖等水产就吃不完;砍木斧按时节进入山林,木材就可以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是让老百姓养活生者、发送死者没有怨恨不满,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宅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鸡、犬、大猪小猪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土地,不要耽误农时,几口人的人家就可以免除饥饿了。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以孝悌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穿丝绸衣服;吃肉食,百姓们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称王天下的,从来没有过。
“(现在)狗猪吃人吃的食物而(您)不加以节制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您)却不知开仓济贫;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这和用武器刺人把他杀死,然后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兵器之罪’有什么不同?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来到魏国了。”
《学习要点》
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
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使人民养生葬死无遗憾,在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本文论述的线索
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本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掌握连锁推理的句式。
连锁推理: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在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
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善用比喻。
(1)“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2)用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比喻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排比句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重点段落分析》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段话的论点:说明治理国家要考虑主观原因,不能推卸责任。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属于比较法中的类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