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我
发消息
服务热线:4008-513-211
当前位置:广东成人高考网 >> 教育理论 >> 浏览信息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时间: 2016年01月08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 佚名 浏览: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教育学部分
  一、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选择题
  1.B2.D3.B4.B5.A6.B7.B 8.D9.A10.D11.D12.A
  二、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辨析题
  13.错误。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
  14.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三、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简答题
  15.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16.(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通过网络进行德育;
  (4)建立德育基地。
  17.(1)客观性;
  (2)全面性;
  (3)指导性;
  (4)科学性。
  (教学评价是现在教学改革中突出的方面。答题时,要注意对几条原则的含义进行解释。)
  四、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论述题
  18.(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权威,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儿童中心论”则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最终使教育目的落空。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心理学部分
  五、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选择题
  19.D20.A21.C22.B23.A24.D 25.C26.A27.C28.C29.A30.C
  六、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辨析题
  31.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32.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七、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简答题
  33.(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特别是在有意识记里面,我们要反复地接受客观事物对我们的刺激。照现在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作用。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识记需要复习,但复习不只是为了加深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复习一次就有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就增进了加工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
  (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复习在教学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学生复习任何材料时,都要提醒他们每复习一次就要努力加深一次对材料的理解。要“口而诵,心而惟”,不可“学而不思”。
  34.(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35.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由低到高不同的5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八、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论述题
  36.(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弓t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①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

 

 
【上一篇文章】: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下一篇文章】: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强化试题(6)
看了本文还会喜欢:(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工具栏
广东省成人高考在线网络课堂
广东省成人高考考试专用教材
快速导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诚邀加盟 | 关于我们 | 购物流程 | 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