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意识障碍
一、意识障碍的概念
意识状态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凡能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这种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二、病因
1.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如离温中暑、触电等。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1)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高血压等;(2)脑肿瘤、脑脓肿;(3)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低血糖、妊娠中毒症等。
4.重症急性感染如败血症、中毒型菌痢和颅脑感染等。
5.心血管疾病如重度休克。
6.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7.外源性中毒
如安眠药、酒精、有机磷、一氧化碳、吗啡等中毒。
三、发生机制
意识由两个组成部分,即意识内容及其“开关”系统。意识内容即大脑皮质功能活动。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经典的感觉传导径路及脑。于网状结构。意识状态的正常取决于大脑半球功能的完整性。急性广泛性大脑半球损害或半球向下移位压迫丘脑或中脑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开关”系统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的损害,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四、分级与临床表现
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嗜睡可被唤醒,醒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可区分为三阶段:
(1)轻度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存在。
(2)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尤转动。
(3)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五、伴随症状
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主要包括:
(一)伴发热:
先发热然后有意识障碍可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有意识障碍然后有发热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二)伴呼吸缓慢:
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可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农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三)伴瞳孔散大:
可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四)伴瞳孔缩小:
可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农药等中毒。
(五)伴心动过缓:
可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及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六)伴高血压:
可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