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脊柱与四肢
一、脊柱检查的内容
(一)脊柱弯曲度
正常人脊柱居躯干中央,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和骶椎向后凸。其弯曲适度。若过分向前、向后或侧弯即为病态。
1.脊柱后凸 脊柱后弯称脊柱后凸,又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
(1)小儿多为佝偻病引起;
(2)儿童、青年脊柱后凸,多为胸椎椎体结核引起;
(3)青少年胸段下部及腰段均匀后凸,可为发育期姿势不良或患脊椎骨软骨炎的后果;
(4)成年人胸段呈弧形(或弓形)后凸,脊柱强直固定,仰卧位脊柱亦不能伸,见于类风湿脊椎炎;
(5)老年人脊柱后凸,多发生在胸段上半部,为骨质退行性变,胸椎椎体被压缩而成。此外,外伤性胸椎骨折亦为脊柱后凸的原因。
2.脊柱前凸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为脊柱前凸,可见于妊娠、大量腹腔积液、腹腔内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
3.脊柱侧凸
脊柱离开正中线向左或向右偏曲,称为脊柱侧凸。根据侧凸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胸段侧凸、腰段侧凸等,也可根据侧凸的性质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
(二)脊柱活动度
应让被检查者作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运动,其正常活动度为:颈段前屈45°,后伸55°,左右侧弯达40°,旋转度为70°;胸椎前屈30°,后伸20°,左右侧弯达20°,旋转度为58°;腰段在臀部固定条件下前屈75°,后伸30°,左右侧弯35°,旋转度为8°;全脊柱前屈128°,后伸125°,左右侧弯73.5°,旋转度为115°。
活动度受限常见于:肌纤维组织炎及韧带劳损,椎骨破坏,椎骨外伤、骨折或脱位,椎间盘脱出和颈椎病。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脊柱压痛
检查脊椎压痛时,嘱病人端坐位,身体稍前倾,然后医生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者无压痛,局部有明显压痛时见于脊椎结核、骨折及椎问盘脱出。脊柱两旁肌肉有压痛时,常为急性腰背肌劳损所致。
2.脊柱叩击痛
(1)直接叩击法:以叩诊锤或手指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此法多用于检查胸椎与腰椎。
(2)间接叩击法:嘱病人取端坐位,医生用左手掌面放在病人的头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叩击左手,如脊椎有病变(如脊椎结核、骨折及椎问盘脱出),在受损部位可产生叩击痛。
二、匙状甲、杵状指(趾)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匙状甲
匙状甲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
(二)杵状指(趾)
又称槌状指,是指远端指(趾)呈鼓槌样膨大,特点是末端指节软组织明显增厚增宽,指(趾)甲呈弧形隆起,指(趾)端背面皮肤与指(趾)甲盖构成的基底角大于。
其产生机理不清,可能与慢性缺O2、代谢障碍和中毒性损坏有关,临床上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