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一、病因
发病以前可有以下病症:
1.全身性重症如休克、败血症、烧伤、创伤、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DIC脂肪栓塞症等等。
2.肺的损伤如刺激性气体吸入、误吸或溺水、肺挫伤、用呼吸机后(氧中毒)等。
3.其他药物中毒、用体外循环、大量或多次输血等。
二、诊断
(一)诱因
在创伤、感染过程中,出现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min。
(二)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诊断和病情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初期(Pa02)可降低致8.0kPa(60mmHg)。其正常值为12kPa(90mmHg)。初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因呼吸率加快或呼吸机过度换气可降低,进展后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0mmHg,表示病情加重,正常参考值为5.3kPa(40mmHg)。
(三)呼吸功能监测
包括肺泡—动脉血氧梯度(A一aDO2)、死腔一潮气量之比(VD/VT)、肺分流率(QS/QT)、吸气力、有效动态顺应性(EDC)、功能性残气量(FRC)等。A—aD02、VD/VT、QS/QT在ARDS时均增加,吸气力、EDC和FRC均反映通气的能力,在ARDS时降低。
(四)X线胸片
X线胸片呈现双肺点,片状阴影。
三、治疗
(一)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如控制感染,脓肿及时引流,重症胰腺炎的治疗等。
(二)维护循环
1.病人若有低血容量,必须及时输液以支持循环。否则使用CPAP或PEEP等更促使心搏出量减少。
2.同时为防止输液过量加重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应监测尿餐、中心静脉压(最好测肺动脉楔压等),以输入晶体液为主,适当给予清蛋白或血浆(输蛋白质过多反而有害),再酌情用利尿剂。
3.呼吸机治疗应用呼吸机及氧气以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泡换气功能。
(1)初期: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肺泡复张,增加换气面积及吸人氧的浓度。
(2)进展期:气管导管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间歇性强制通气(IMA)。呼吸机正压通气可造成气胸、心输出量减少、颅压增高等并发症,应注意防治。
4.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感染。
(2)ARDS初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减轻炎症反应。
(3)小分子右旋糖酐等可改善肺微循环;肺表面活性物质吸入,改善肺泡功能。
(4)肝素可减轻肺微循环内微血栓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