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我
发消息
服务热线:4008-513-211
当前位置:广东成人高考网 >> 语文 >> 浏览信息
2014成考高起点文言文复习:定语后置
时间: 2014年07月04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 佚名 浏览:

 定语后置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

  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例如: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况且将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用“者”煞尾是定语后致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

  ②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定语。“雁荡具体而微者”即“具体而微之雁荡”。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

  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四方之士来者”即“四方之来之士”,意思是各地前来归附(越王)的人,必定要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

  (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

  (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申诉的穷苦百姓。(中心词“穷民”与定语“无告”之间插上‚“而,以突出“无告”。“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天下无告之穷民”)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勾践灭吴》)

  ——越国出游在外的年轻人,没有不给他吃的。(中心词“国之孺子”与定语“游”之间插上“之”,以突出“游”。“国之孺子之游者”即“国之游之孺子”)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

  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

 

 
【上一篇文章】:2014成考高起点文言文复习:倒装句
【下一篇文章】:201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复习备考:易读错字1
看了本文还会喜欢:(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工具栏
广东省成人高考在线网络课堂
广东省成人高考考试专用教材
快速导航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诚邀加盟 | 关于我们 | 购物流程 | 货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