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B2.A3.B4.C5.C6.A 7.B8.A9.D10.B11.D12.D
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错误。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贯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的教育制度。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含义,因此是错误的。
14.错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有共同之处。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优点:(1)它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它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4)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1)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
(2)教学内容和教学防哪个法的灵活性有限。
(3)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4)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16.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17.(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民主与法制教育;(4)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5)道德教育;(6)生态教育;(7)集体主义教育;(8)劳动教育;(9)自觉纪律教育。
四、论述题:15分。
18.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1)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3)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在:(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主义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A20.C21.D22.B23.B24.B 25.C26.B27.C28.A29.D30.D
六、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1.正确。(1)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的。(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反映,主要是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社会性等功能,因此,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抽象逻辑思维。、
32.正确。能力和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个体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活动中得以表现;能力是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是影响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
七、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思维和语言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思维与语言都是社会的产物;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③对于个体而言,随着语言的逐步掌握和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内容日益丰富,思维活动逐步完善,促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思维与语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生理机制不同。思维活动与语言活动都体现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器官主要是眼、耳、舌、喉、口腔等感官。②本质特征不同。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而思维本身并不具备这一特点。③构成要素不同。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概念,而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词。④规律规则不同。思维具有全人类性,不论任何民族的思维规律都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实践活动;而语言的规则则因民族而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个性色彩。
34.(1)二者密切联系,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需要的表现形式。(2)只有需要不一定产生动机,有了需要还必须有诱因才能产生动机。
35.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征:
①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注意的稳定刺激信号作用时间长,则信号觉察的百分数就会越高,越有助于注意稳定的保持,反之,则越容易出现注意的分散。
②刺激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信号刺激出现的数量越大频率越高,受试者对刺激出现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小,从而有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反之,受试者对刺激出现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大,注意的稳定就很难维持。
③刺激物的变化丰富、新异和富于变化的刺激物更易于保持人的注意,从而维持注意的稳定;反之,刻板、单调和枯燥的刺激物则常易使人注意分散,不利于对注意的稳定性的保持。
(2)主体对活动结果的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明确规定所要解决的总任务是什么,布置每一步骤所要解决的局部任务,并且积极地尝试去解决它们,是保持稳定的注意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3)主体自身的状态:主体自身所处的状态对注意稳定的维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跟一个人的意志的品质和对活动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八、论述题:15分。
36.(1)直观教学的合理应用。三种常见的直观教学形式根据各自的优缺点合理结合选用。(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①根据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度,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大小要适当,要保证教室里的充足光线。
②根据同一感觉相互对比的规律。教师讲课要注意扩大差别,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感知。
③根据感觉适应的规律。教师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根据需要,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方法。
④根据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要发挥各种分析器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⑤根据长期实践活动对感受性变化和影响的规律,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教师的感受性得到相应提高。
⑥根据知觉具有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教学中要重视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以利于学生选择,获得清晰的感知效果。板书要注意间隔,合理布局,讲课或朗读要注意正确停顿和间歇,把零碎的材料和内容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便于学生整体知觉。
⑦根据知觉具有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要善于利用恒常性(心理定势)在解决问题和对待学生时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
(3)提高师生双方的社会知觉能力。即正确对待第一印象,避免“晕轮”效应,防止“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