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头部
一、头颅
注意大小、形状、头发、运动异常和小儿的前囟情况。头颅的大小异常或畸形可成为一些疾病的典型体征。临床常见如下:
1.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2.巨颅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见于脑积水。
3.尖颅头顶部尖突高起,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
4.小颅小儿囟门多在12~18个月内闭合,过早闭合即可形成小头畸形,同时伴有智力发育障碍。
5.变形颅以颅骨增大变形为特征,伴有长骨的骨质增厚与弯曲,见于变形性骨炎。6.长颅自顶至下颏部的长度明显增大。见于Marfan综合征及肢端肥大症。
二、眼睑、巩膜及瞳孔
(一)眼睑
注意眼险有无包块、压痛、水肿及倒睫等。
1.眼睑水肿眼睑皮下组织疏松,轻度或初发常在眼睑有所表现。常见病因包括肾炎、慢性肝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营养不良和贫血等。
2.眼睑闭合障碍双侧闭合障碍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闭合障碍见于面神经麻痹。
3.上睑下垂单侧发生时见于蛛网下隙出血、脑炎、外伤等引起的运眼神经麻痹,双侧发生时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加重等。
4.睑内翻由于疤痕形成使睑缘向内翻转,见于沙眼。
(二)巩膜
巩膜不透明,内含血管极小为瓷白色。患黄疽时,巩膜最明显。但注意与以下两种情形鉴别:
1.脂肪沉着中年以后在内疵部出现的黄色斑块,斑块呈不均匀性分布。
2.色素增多血液中其他黄色色素成分增多时,如胡萝卜素、阿的平等,这种黄染斑只出现于角膜用围或在该处最明显。
(三)、瞳孔
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孔洞,正常瞳孔两侧等大,一般室内光线下直径约3ram。瞳孔缩小,是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扩大,是由交感神经支配。检查的内容应包括瞳孔的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等。
1.瞳孔的大小
生理情况下,婴儿、老年人及光亮处瞳孔较小。青少年、精神兴奋或在暗处瞳孔可见扩大。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中毒(有机磷农药、毒扁豆素等中毒)、药物反应(吗啡、毛果芸香碱)等;瞳孔扩大见于外伤、视神经萎缩、药物影响(阿托品、可卡因)等;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梅毒、脑疝等。双侧瞳孔不等大,且变化不定,可能为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如瞳孔不等且伴有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往往为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
2.瞳孔的形状
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青光眼或眼内肿瘤时可呈椭圆形;虹膜粘连时形状可不规则。引起瞳孔大小改变的因素很多,生理情况下,婴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在光亮处瞳孔较小;青少年瞳孔较大,精神兴奋或在暗处瞳孔可见扩大。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中毒(有机磷类农药、毒蕈中毒)、药物反应(毛果芸香碱、吗啡、氯丙嗪)等。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药物影响(阿托品、可卡因)筹。双侧瞳孔散大并伴有对光反射消失为濒死状态的3.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简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问接对光反射为用手隔开两眼观察对侧瞳孔反应的情况,正常当一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立即缩小。随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4.瞳孔的调节与集合反射
检查方法是:嘱患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手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20cm),正常人此时双侧瞳孔逐渐缩小.称为调节反射。如同时双侧眼球向内聚合,称为瞳孔集合反射。集合反射消失,见于动眼神经功能损害、睫状肌和双眼内直肌麻痹。
三、鼻窦
鼻窦为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共有四对,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当引流不畅时易发生炎症。鼻窦炎时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和鼻窦压痛。各鼻窦区压痛检查方法如下:
(一)上颌窦
医师双手固定于患者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及鼻翼两侧向后按压,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也可用右手中指指腹叩击颧部,并询问有否叩击痛。
(二)额窦
一手扶持病人枕部,另一拇指或食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
(三)筛窦
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问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四)蝶窦
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检查。
四、扁桃体
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引之间的扁桃体窝中。检查时,被检查者坐于椅上,头略后仰,口张大并发“啊”音,此时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扁桃体、咽后壁。
扁桃体发炎时,腺体红肿、增大。扁桃体增大一般分为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I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