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概述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3、主观真理的表现形式——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即真理”,是一种主观真理论,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的错误在于否定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标准,把真理的有用性同真理本身等同起来。把对个人有用当作真理的标准,把真理变成了纯主观、因人而异的东西。
4、真理的一元论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的差别和变化而变化。
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三、真理与谬误
1、含义: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2)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主观与客观不一致。
2、关系
整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想斗争而发展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应用到它使用的范围之外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向真理转化是指: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犯了错误吸取经验教训,谬误就转化为真理。
3、态度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四、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准备论述题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要判断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必须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和比较。单纯的主观认识,或者单纯的客观对象,都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比较的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联系和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和纽带,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一方面,它是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与主观世界相联系;另一方面,它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又与客观世界相联系。更重要的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它能把不具现实性的理论变成现实,从而用实践的结果来证明认识的真理性。
五、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其特性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价值是在主体的需要、要求和客体的某种性质、性能之间的效益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
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等特征。
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不同于知识性的认识。
价值评价的基本特点是:
(1)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2)立足主体的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来评价客体,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3)评价的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3、价值评价的功能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应,作为人民对价值现象的正确认识,构成了实践的精神动力,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驱动力量。
(2)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即服从于实践满足于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
(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制约着实践活动的发展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发展方向。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2)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5、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2)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
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成功的实践既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满足人的需要。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6、坚持真理与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意义
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捍卫人民利益的统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