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6、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9、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0、“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1、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1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3、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4、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5、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16、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7、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8、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19、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20、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21、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2、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2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25、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26、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8、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29、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30、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3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4、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36、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3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