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系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后进行计数检查,以求得单位容积(升,用L代表)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测定是通过定量分析,以求得单位容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克/升,用g/L表示)。
(一)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2.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二)临床意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值增高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和高原居民;相对性增高见于血浆容量减少(体液丢失、呕吐、腹泻、烧伤、大量出汗、尿崩症),亦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性绝对增多见于组织缺氧(肺心病、紫绀型先心病)或组织并不缺氧的肾脏病(肾积水、多囊肾)或肿瘤(肾癌、卵巢癌、肝癌);原发性绝对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值减少 生理性减少见于出生后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和老年人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稀释(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增加);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急、慢性失血,造血原料缺乏(缺铁性、臣幼细胞性贫血);破坏过多(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一)正常值
白细胞总数参考值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婴儿:(11.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妊娠、分娩、经期、运动、寒冷、饭后、情绪激动等。
2.病理性增多细菌感染、出血、溶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3.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疟疾、药物或代谢产物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在判断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时,应同时参考白细胞分类。
三、血小板计数
(一)正常参考值
100~300×109/L。
(二)临床意义
1.生理波动在运动、进餐后血小板增加;在妇女月经期的第1天降低.第3~4天又可回升至正常或更高;娠妊、分娩血小板可暂时性增多;一般晨间比午后为低。
2.病理性减少
(1)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放射病、骨髓被癌组织浸润等。
(2)血小板破坏增加: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进行体外循环时等。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病理性增加
(1)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失血及溶血后血小板可一过性增多。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等骨髓增生性疾病时血小板可持续性增多。
(3)脾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