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37.试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第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的法制建设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曾受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为我国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第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民主,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有序进行。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需要有秩序地运转,市场主体的活动方式需要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关系需要正确处理,这一切都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使之被严格遵守和执行。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法治是文明的体现。第五、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是我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历史的经验。
38.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目标、基本内容和原则。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①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克服现行体制的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②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不能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向前发展。③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分长远的总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的目标是三条:①巩固社会主义制度;②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近期目标也是三条:①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②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③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是:①健全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制度。②加强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③推进机构改革。④完善民主监督制度。⑤维护安定团结。
(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是: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③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
(5)评价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关键是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三条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39.试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以保证。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0.试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这集中体现在: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导向等条件,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提供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实际的保证。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中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重要精神条件。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的优势是全方位的,当然也包括高度的精神文明。此外,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已不单纯是经济实力或军事实力,而是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弱。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